長久以來台灣的住房普遍缺少儲藏室
過去曾思考過減少(透天類型)或縮小(大樓公寓類型)浴廁空間來增加其他空間的可能性
請參考-消失的空間
畢竟以空間的使用時數來說這些空間都應該精簡且以實用為主
如果有一個空間能兼具收納的複合性的功能
來改善從生活機能出發的使用習慣
空間的革命就會反向的引導市場趨於更人性化的考量
國外所設計的 Walk-in Closet 具有衣櫃與化妝整裝的功能
通常在國內有可能設計的位置是主臥室
傳統的大主臥室配置方式是臥室+衣櫥空間+書房
對於小家庭式的首購住宅來說
這些空間根本不可能同時存在一個空間內
大都是在臥房內設計貼壁式衣櫥或買成品衣櫃
為了兼具收納功能(因為沒有儲藏室)衣櫥的尺度甚至會加大
在每個房間內的衣櫥如果買現品還會發生尺寸不合於空間的窘境
甚至買太大(小)或做太大(小)而造成空間使用不良
這是一個突發奇想
設置一個中央式的衣櫥空間兼具儲藏室的功能
也可以將洗曬衣空間設計進來並做適當區隔
對於洗衣收衣疊衣都能就近處理
當季的衣物放在房間的小五斗櫃
其餘的大衣物或非當季的衣物全家統一收納於中央衣櫥
家中有女出長成的還可以與媽媽共用一些設備
例如大型全身著衣鏡、熨斗架...等
在裡頭也可以相互討論衣著的看法
私密的部分留在自己的房間即可
共用與共享空間的方式可以挪出儲藏室的空間
其他房間也會因為自己房內的衣櫥不見了而空間有所調配
空間變大了可能性就會無窮
若再配合衛浴空間的精簡
傳統的房型配置應該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樣不景氣的時期應該要有改變的勇氣
傳統的住屋模式能不能更好呢?
這些需求沒被聽見怎能期望建商提供更人性化的商品
之前聽到婆婆媽媽購屋時提到一些實際使用上會發生的問題
例如廚房後陽台的設置與使用情況、神明廳太短拜拜時跪著腳會跑出門外....
還說你們這些臭男生設計房子(建築師)蓋房子(建商)都不考慮婆婆媽媽
咳!基本的功課我相信設計者應該都有所理解
只是...到實際操作與建商的利益考量時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的....
10 意見:
台灣的天氣不屬於『乾燥氣候』,所以晾衣服在室內,不是一個好方法...
我在歐洲,衣服晾在室內一天就乾了。
回覆位子:
我是說"將洗曬衣空間設計進來並做適當區隔",天氣好可以晾在設計在一起的陽台上啊,天氣不好可以晾在裡面(加個除濕機即可),曾經看過有人設計超有人性的親子一起疊衣做家事的空間,這些都是現在小住宅不常見的! (2009年3月19日 下午3:12)
嗚嗚~
我們都只住得起小住宅...
這篇文章怎沒有圖,要有設計圖啊!
回覆位子:
我們的住宅還沒日本那麼小,為什麼他們的住宅不管怎麼小還都是有玄關,住宅的形式除了傳統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外,應該還有順應時空不同而發展出來的模式,只是不好捉摸罷了!
設計圖喔!還在天上飛.... (2009年3月24日 上午10:45)
今天看到9坪空間的設計....太厲害了!,但是他有挑高,所以,有二層樓。
我家四個房間的衣櫥都是可以走進去的,台灣為何不普遍這樣設計,若有天某人感動我搬回去,會很懷念美國。
回覆位子:小套房的設計往往會比一般的房型來的夢幻、特別,可惜在台灣過去的樓中樓已經成了絕響,要有的話也是有限制的底層與最頂層才能做了。 (2009年3月26日 上午8:57)
回覆joypeacehope:
有幾個因素!其一是台灣與美國的住房習慣不同,空間大小也不同。其二是台灣的房子完成後交到住戶手中要經過裝修才會有這樣的空間,美國的應該在一開始建築設計就有這樣的空間了,裝修不會需要去增加類似的空間,所以在台灣要有這樣的空間出現的話,像我提供的參考方式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但必須在建築設計時就要納入考量了。叫美國人去住日本就不會到處亂買東西去填滿空曠的房子,也就不會有金融海嘯了!哈... (2009年3月26日 上午9:04)
台灣住宅設計真的很缺乏儲藏空間! 日本的住宅空間這麼小卻五臟俱全(玄關/儲物/浴室還能規劃一個脫衣室). 我現在住的20多年屋齡田字透天空間不小, 但是當初建商規劃的時候沒有規劃玄關, 所以只好入屋後將鞋子脫在樓梯處再上樓, 很不方便, 一直想存錢整修房子(外觀拉皮內部空間規劃), 光對於玄關該如何設置就相當苦惱(現在的入口有點類似http://a0937543068.pixnet.net/blog/post/36765081), 不知有甚麼方法能夠設立像日本住宅會有的脫鞋玄關. 另外想請問這樣的老屋翻新案子建築師會接嗎? 因為牽涉到房屋結構不太想交給市內設計師處理. 而且建築師對於如何改善建築通風降溫等等也教有能力處理吧? 另外像這樣的房屋住宅更新一坪價格大概要多少呢? 這樣存起錢來比較有目標. 感謝.
玄關的作法以屋主目前的入口情形可以將一部份室內空間陽台化,全部半戶外空間或是一半半戶外一半室內(左右分割)即可做為玄關使用。建築師分很種,就像律師醫師一樣,他有其專門研究或內行的部分,有些建築師也做室內設計,有些也有包工程做建設,只是這樣的建築師較少,老屋翻新通常都不會找建築師,不包工程的人向業主收設計費通常不會太低,這就是為啥這類工作都是室內設計師在接。
要估老屋拉皮的費用其實不好估,真的是看你的屋況及你要讓他變成怎樣,沒有這些完成後的條件是說不出所以然的,一般建商蓋透天住宅發包成本約每坪5.2~5.8萬,拆掉重蓋約略就是這個價格,老屋拉皮大部分的錢會花在工資上,你可以找一個工班概估你要的樣子,不牽扯設計部分的話,應該會有一個底,然後你再往上或往下做修正。
找建築師最快的方式是到當地建築師公會詢問。不然類似台南大山空間設計這樣的公司是最恰當的。
(2012年9月13日 中午12:55)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