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精度奇差的砌磚在中午的陽光下毫無遮掩的展示他的凹突有緻
材料質感在建築圖上的表達是抽象的
在形容表皮紋理的樣貌時需要有對應的經驗
圖面所表達的內容能夠符合未來完成後所設定的呈現方式
是經驗的累積也是功力之所在
表面材質對空間質感的掌控既全面且立即
第一眼就能體察其間紋理的變化與相應的空間屬性
細密與粗獷的材料能夠使用的地方有其侷限性
但不同屬性的材質間轉換與搭配
可以是自由的
是創作的
也是高難度的
往往設計一旦走到材質與色系就是考驗的開始....
↑P2 切割成磁磚大小的剖開石材舖貼成立體感極強的大面牆
↑P3 調子可以軟化但需靜待牆角的花朵
↑P4 不同屬性間的材質差異碰撞出火花
↑P5 刀鋒般的水刀石連陽光都切割出紋路
↑P6 細緻的洗宜蘭石在地上的感覺與在牆上的感覺似乎表情不同
↑P7 料理中原汁化原湯的理論用在同一石材兩種紋理中也相當恰當
強調高貴建材的高檔貨已漸行漸遠
取而代之的是空間質感
雖然建材的質感可以拉高建物的素質
但那都是單一面向的
就像人的氣質一樣
是一種散發出來的韻味
而不是只有鼻子高挺或髮型好看
走設計路線的優質建築已經開闢出一條審美大道
也漸漸獲得認同
這波景氣再上來時或許劣幣逐盡
更期待會有新的氣象!
9 意見:
你沒解釋『空間的質感』....
回覆位子:空間質感更加抽象,等我湊足了照片再來討論!不過,有部分的呈現會是因材料質感而異,說具體一些會變成風格,但我指的不是表象的風格,而是一種氛圍。 (2009年4月11日 下午1:41)
建築材質跟人們必須穿不一樣衣服去不同場合的意思一樣吧?順應潮流啊?
但是建築物穿上之後能要很久才能脫掉,這也就是恐怖的地方! (2009年4月17日 上午9:55)
ㄏㄏㄏㄏ
好恐怖ㄉ說法....
但是太貼切了~~~
嘻嘻!
連結成功後...你耳根又不得清靜了!!!
ㄎㄎㄎ
其實就你說ㄉ..
第1張照ㄉ那種不規則排列
我是不知道你棉這種專業人士ㄉ看法啦
但素我個人灰常喜歡!!!
你這篇文POㄉ建築風格我真ㄉ很喜歡
搭上綠意盎然ㄉ植物和花朵
哇~~~可能性無限!!!!
如果我家東西兩面圍牆都能是這個樣子
那該多好啊!!!!
回覆文*3:
在我們眼裡每一種材質都是獨特的,但要用在那邊?要跟什麼東西搭配很像做菜,菜如果不好吃了不起不吃,房子貼的不好看可不能就此視而不見,建築師真的很可憐,只要有一個案子有閃失就一直被罵到臭頭,因為看一次罵一次。你家的圍牆可以再貼一次啊!花點錢而已嘛.....哈 (2009年4月20日 中午12:32)
質感,大概是我們學校建築訓練最常忽略的一塊,以致都必須要到業界後才明瞭其重要。
學校浪費太多時間在造型與空間或環境的操作議題上,而『質感』這種建築創作最真切的肉身接觸,卻反而無以回應...
在台灣,真希望多看到不用太多造型表現(其實根本也沒什麼空間讓人表現),卻更多是『質感』試煉的作品。
相信這應該可以讓我們的建築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大道來!
嗯!河老提到重點了,在市場個案裡質感一直與價格劃上等號,建築師能控制的除了法規平面及外觀量體外,選材處處設限色彩也受限,當然這是建築師應該極力去爭取與運用的,就怕沒了那樣的熱情了。
或許,在學校的色彩學裡也可以加入質感的課程,對學生於細膩的操作可能會有幫助吧!
近來期許自己的設計方向也能朝單一化發展,運用簡單的元素傳達更多的內涵,將人性的東西融合在建築裡。 (2009年4月23日 上午9:07)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