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在婦產科這類醫療空間的沈浸
讓我有一些感想
婦產科是一個在醫療體系中相當特殊的一門
從在學的準醫師時就成了被嘲弄的對象
將來開業後依然是同儕中的話題人物
(整天跟女人打交道...諸如此類的女性笑話....)
在專業外似乎被認為是開業成本最高、風險也最高的醫療類別
因為賺再多的錢也禁不起一個準媽媽的閃失
所以不要單純的認為婦產科醫師賺太多錢了
婦產科醫療空間的設立
在我過去的經驗裡有兩案
正在進行的有一案
都是從零開始的建築(有些婦產科是選擇既有的房子改建)
除非你是女性
不然可能也僅止於陪與另一半去產檢
能夠允許進產房的院所不多
所以我們對私秘性極高的婦產科總是一知半解(設計而言)
那麼就來說說這種建築的背後
不要想歪了!絕對不是秘辛!
回到標題
台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所研究的性別空間
有些部分可以套用婦產科診所
但我要說的不是性別空間
而是衍生的階級空間
隨著一波波住宅飯店化、學生宿舍飯店式管理.....
婦產科也在5-6年前吹起了"五星風"
表面上看是一種生活素質的提升
對於生產這件事情的重視
但是!回頭想想
過去4-50年的生產方式為何
是在一般助產士的幫助下生產
所以只要遇到難產後果就不堪設想
時代進步了
醫療先進了
生產所發生的死亡率已將漸漸降低了
消費力的增加促使市場產生多樣化的商品
是的!當產婦的生產變成了商品
這種基本人權架構下的生產權被賦予商品特質的同時
就是空間階級化的開始
一種被默認的行為在延燒
在設計目前正在籌備的診所的同時
被業主點醒了一件事
就是生產是基本人權!!
前一陣子不是發生醫院距產婦於門外
產婦回到家卻臨盆而差點發生意外的事件
這些都體現出生產被過度商品化下的結果
試想!一個五星級的醫療院所
用的都是高級貨、住的都是舒適的高級套房
以孕婦的角度來看
如果他覺得消費不起這樣的生產成本
能不能有她與她的BB的落腳處?
或許她必須捨近求遠
選擇一家小診所生產
也可能再度發生需緊急生產卻被認為無力支付高額費用而被距於門外的事件
所以設計診所必須在各方面兼顧空間所體現出的性格
因為這樣的性格與醫院的經營模式會讓人有階級感
受到業主的感動在於此
即使是外籍新娘沒有生份證
即使是生產後會把小孩丟在這兒
都讓她進來....
以前設計的診所注重的是"空間醫療行為"
強調空間所帶給病人的舒適與愉悅感
空間光線所體現出的安定感....等等
這次我將重點放在空間的人性與人權上
所有進來診所的人都受到平等的對待.....
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
尤其細膩如婦產科診所更是如此
下次有機會再分享整個設計過程吧!